2016年10月28、29日,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以“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以中医药的传承为立足点,着眼于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自2016年7月起面向全国征稿,收到了来自北京、广州、山东、南京、江西等17所高校160多篇硕博士投稿,论坛学术组受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托,邀请有关学科的专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了30篇优秀获奖论文。论文从中医药临床与评价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药资源与新药开发、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论文获奖者相聚上海,为我们带来一场高起点、宽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盛宴。
10月28日上午,在校图书馆裙楼四楼报告厅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我校研究生以及来自全国兄弟院校的师生代表共500余人出席。开幕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跃来教授主持,我校何星海副校长致欢迎辞,感谢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的专家和学生们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并鼓励同学们能在本次论坛中,充分交流,广交朋友,共同提高。获奖同学代表上海中药大学胥孜航同学发言,表达了参加此次论坛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对本次论坛能够提供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峥涛教授,betvlctor伟德国际院长徐宏喜教授应邀出席开幕式,接受了授课专家聘用证书,并分别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结合“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疗”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中医个体化医疗的再认识》的报告。中医个体化医疗的产生是由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他说“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在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其优势在于,不需要借助多种高精尖设备,把人外在的信息收集起来,根据中医原有知识进行归纳,把数据变成信息,从而进一步整合,把信息变为知识”,而难点在于信息量的大小由谁来决定。因此,中医个体化治疗不仅取决于每个患者的信息,更取决于不同医生的决策。刘教授从中医药发展的基本途径具体阐述了学术流派是继承创新的具体形式、医学流派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于中医在优势特色上的淡化,刘教授说,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建立平台,才能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并且沿着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把中医个体化医疗很好的发展下去,未来将是我们中医的未来!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峥涛教授围绕“继承不泥古,创变不离宗”为主题,与大家一起学习本草。报告了中药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中药学传统理论体系及其局限性、基于《本草学》的中药理论与创新研究,其中重点讲述了中药学传统理论的局限性:中药药性理论过于抽象,阻碍了中药被国际医学界认同和接受;中药材道地性理论受时空限制及地方保护与垄断,其品质需要再评价;中药饮片炮制研究队伍渐行式微,炮制工艺没有产生划时代成果等,并以三七现行的质量标准、功效及其有效成分为例,说明研究应当切合实际,深入挖掘以使中药更好地发挥功效。王教授旁征博引,以大量古籍原文为依据,追溯历史源流,提出了本草学理论与创新研究重点方向。中药学研究不读本草而谈创新,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0月29日,继2016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在我校顺利开幕的第二日,获奖研究生的论文交流会暨论坛闭幕式在我校圆满举行。本次交流会中,我校生物化学教研室教授柯尊记老师、伟德国际官方入口副院长沈岚老师、我校附属曙光医院东院肾病科主任王琛老师及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何江老师出席作专家点评,10名获奖同学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了交流汇报,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的获奖同学和我校研究生共同参与交流。
交流会包括优秀论文表彰、优秀论文交流及专家点评等环节。专家们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并同台合影。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曾令烽同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周龙云同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谌松霖和王晓景同学、我校胥孜杭同学等10位获奖同学代表的论文汇报中,涉及中药在临床疾病的应用评价、中医与精准医学、中医经典方的探究、中医文化等多个方面。汇报完毕后各位与会专家作点评,针对论文内容提出看法、给出建议。最后举行闭幕式,宣告本次学术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06年首次举办,是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落实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而实施的项目之一,旨在促进上海研究生自主开展跨校、跨院系的学术交流。它除了为各个学科各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探讨和了解前沿研究领域的机会,也为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上海市各校研究生之间的友谊架设一座桥梁。 本次论坛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紧密围绕当代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着“交流学术、继承发展、探索前沿、激励创新”的思想,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为研究生搭建交流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热情的学术平台,营造研究生的创新学术氛围,并进一步促进研究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思路的构建,完成中医药的振兴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广大青年学子在科研和学习中,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积极发扬长征精神,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为振兴中医药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和礼仪队的无私奉献,以及研究生会的同学和老师们的辛苦工作。他们的默默付出、在场同学的井然有序,也成为论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