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医药领域的学者和业内人士热烈讨论了“中医药于现代医疗的应用”。其中,从事中药研究工作超过40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徐宏喜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
徐宏喜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联盟主席,国家药典委员,国务院学位办中药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同时也是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药活性成分鉴定、药理机制研究及中药创新药物研发,至今发表了400多篇SCI论文,并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自2014年起连续10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
徐宏喜教授(由受访者提供)
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实现标准化
徐宏喜:我所工作的部门专注于中医药创新研发。中药创新的重点在于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证明中药的安全有效中。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在研发中应用了现代分离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在药材加工炮制、药效物质基础发现、药理及毒理机制阐明中,都可以应用许多新的医药科学技术。我最近参观了一些国内的中药生产企业,发现他们引入了许多创新元素和现代化的制药设备,例如全自动监控设备和生产车间中的机器人应用。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从中药投料到产品包装的全过程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为失误。此外,一些领头中药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合物,对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可以严格规定和检测。而中药多为复方,且中药材需要种植1到6年不等,因此要让每一批药材都保持同一品质和有效成分含量是非常困难的。从中药的育苗选择、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到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和采摘时间把控,再到中药材切、烘、炒等炮制步骤,以及提取、加工和制剂生产等流程,整个过程要完全达到标准化是非常困难的。但只有实现标准化,中药产品才能实现国际化注册的目标,进而推动中药产业化,让中药成为国际药物。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中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并实现中药科学化和标准化。
徐宏喜教授团队合照。
合成生物学及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有利于高效获取中药材有效成分
徐宏喜:近年来,随著国家政策支持,中药领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降低中药的生产成本。例如,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一个崭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它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在认识生命和生物制造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合成生物学有望成为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颠复性技术。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人参、何首乌、灵芝、珍珠、冬虫夏草等传统中药蕴藏的活性分子都具有成为创新药物的巨大潜力。通过改造微生物或植物细胞,以生物合成手段生产植物药活性分子,可以大大降低中药种植和生产成本。
此外,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系统调节的特点,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药理学核心思想相契合。将网络药理学引入中药研究,有助于了解中药治病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预测和辨识中药作用靶点及活性成分群、阐明作用机制、科学解释组方规律、发现新的适应症和活性化合物等方面,可以应用这一新技术。
随著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慧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新动力。通过中药产品的组方配伍、活性成分、毒效剂量、生产质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数智化,可以逐步实现中药的用药准确、生产工艺稳定可控、疗效及安全性明确。此外,新的仪器设备也能实现智慧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通过对中医病案资料的收集和运算,辅助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徐宏喜教授与外国科研人员合作研究中医药。
中医药“出海”热度不减 优质科研环境吸引留学生“走进来”
徐宏喜:我曾去过很多国家考察交流,发现这几年中医药在世界各地上的普及度和关注度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受欢迎程度也会影响文化输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际上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在逐渐提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许多中药品种先后在欧盟、俄罗斯、新加坡、古巴、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涉足国际市场的中药企业逐步增多。
徐宏喜教授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
我的课题组已经培养了2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进修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更是因为对中医药感兴趣,自费来中国学习。他们获得中医药学博士或硕士学位后,大部分人回国后会继续从事中医药相关的工作,成为中医药在海外的推动者。
以前,国内很多学习中医药的人会选择去美、日、韩等国家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的中医药大学求学。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大学的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和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势头迅猛。加之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扶持、推广宣传,以及中医药企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化的热情,这些因素都共同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吸引国外留学生来中国求学。